找到了!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指南--基于会计账务的视角(下)| 也来解牛
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也来,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本文纲要
一、存量外币资产负债避险的一个思路
二、远期结售汇全差额避险效果对比
三、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与汇兑损益
找到了!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指南--基于会计账务的视角(下)
作者:也来 专栏:也来解牛
在上篇(找到了!涉外企业汇率避险指南--基于会计账务的视角(上))的最后,笔者提出三个实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远期结售汇可以解决资金汇兑损益问题,但是没法解决存量外币应收应付资产负债表日“调汇”出来的汇兑损益风险,那么怎么办?外币应收款方面通过锁定在年末(资产负债表日)的NDF结汇交易可以达到效果吗?
(2)在外币应收账款立账日就马上锁定账款回笼日的远期结汇,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调汇出现的汇兑损益和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投资收益之和恒定为一个值吗?交割日上述两个科目之和在期初就知道吗?
(3)如果一家企业外币的资产和负债余额相等,换言之,外币净资产为0,那么调汇是不是就不会出现汇损?
下面我们来一一抽丝剥茧,庖丁解牛。
一、存量外币资产负债避险的一个思路
对于一般企业,外币存量资产负债调汇产生的汇兑损益应远高于资金汇兑产生的汇兑损益。因此,如何解决好存量外币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近期放开结售汇项下的NDF业务(彻底搞懂中国版无本金交割(C-NDF)),提出了一个想法:通过在外币资产或者负债日立账日锁定资产负债表日交割的NDF远期结售汇业务,以对冲汇损。
比如2017年10月10日某企业出口一笔货物,货值1万美元,当月记账汇率为6.6493,到了资产负债表日(12月29日)即期汇率为6.5342,那么就出现汇兑损失1151[(6.6493-6.5342)*10000]。如果在10月10日锁定12月29日交割的NDF结汇,名义本金1万美元,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远期贴水,锁定汇率6.6273+250bp,同时约定NDF定盘汇率(解密无本金交割参考汇率)为当日人行中间价,那么NDF交割所得为1181[(6.6273+250bp-6.5342)*10000],综合来看,该笔应收款和NDF交易实现综合收益30,有效避险。
以上案例只是理论的一个理想状态,实际中能否达到效果,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NDF远期结汇汇率能否比应收账款立账汇率高。第二,NDF差额交割定盘汇率非资产负债表日中间价,是否影响效果。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出现的NDF结售汇业务,基本上有限选择到期日15:00的外汇交易中心参考汇率。
因此,为了使以上方案更有说服力,我们选取了2017年全年的中间价、掉期点、下午三点的外汇交易中心参考汇率等数据进行沙盘推演。
沙盘推演:某出口企业每月出口100万美元货物,出货日为每月15号(如遇假期提前发货),企业以每月第一个工作日的人行中间价作为折算汇率(记账汇率),年末统一做一次调汇。现通过NDF远期交易避险,具体操作策略为,在出货日当天锁定年末交割的NDF结汇,定盘汇率选择外汇交易中心下午3点的参考汇率,假设掉期点按天数均匀分布,且NDF询价时点即期汇率为当日人行中间价,现将数据统计见表1。
以2017年1月13日出口的100万美元货物为例,当月记账汇率为6.9498,因此该笔交易记应收外汇账款记为人民币6,949,800元。NDF约定汇率为6.9645(6.8909+350/365*768/10000)。资产负债表日(2017年12月29日),当天中间价为6.5342,因此该笔应收账款出现415,600[(6.9498-6.5342)*1000000]汇兑损失。NDF交割日下午三点参考汇率为6.50366,差额交割获得投资收益457,900[(6.9645-6.5066)*1000000],综合收益42,300。
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个沙盘还是不够真实,哪有出口账期12个月的情况。应收账款账期一般不可能那么长时间 。的确,那么入如果收回来的货款以美元形式留存,会计账务上等于把应收账款转为外币存款,资产还是资产,汇损并没有缩小或扩大。因此,笔者在这里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有意忽略了这个因素,但是对最终效果是没有影响的。
回到沙盘演练,如果企业没有操作NDF,那么全年至少出现汇损283.89万元,对于年出口1200万美元的企业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操作NDF后,综合收益76.13万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远期结售汇全差额避险效果对比
有人提出,上文沙盘中NDF汇率锁定日与当月折算汇率选取日(当月第一个工作日)有时间差,因此,提出建议可以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就锁定资产负债表日交割的NDF结汇。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提供资料证明当月的出口是可预期的,那么这样做也未尝不可。毕竟,这样就把立账日和NDF锁定日的汇率风险规避了。上文中将所有NDF交割日都设定在年末最后一天,目的在于NDF交割的损益和调汇出现的损益进行对冲,那么在交割后,企业后续该怎么办呢,因为,毕竟外汇应收款或者外币存款只要没转换为人民币,就会有出现汇损的可能,因此,笔者建议在资产负债表日下午3点锁定应收账款到期日的NDF结汇,以保证避险的连续性。有人马上会问,这不就是把一笔远期拆成两笔来做了吗?中间差额交割了一次而已。做远期结汇不一样可以达到效果吗?因为远汇合约在存续期,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和调整,投资损益和应收账款的汇兑收益是反方向的,也有避险作用。真的是这样吗?
笔者认为,有这样的效果,但是要看远期合约长短。
比如企业在期初出口货物一笔,即期汇率为K1,同时锁定K1+δ1的远期结汇合约(δ为掉期点)。到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为K2,远期评估汇率为K2+δ2。在全年掉期点变化不大且均匀分布的情况下,δ2<δ1 ,因为远期合约的剩余日期在减少。所以,应收账款出现的汇兑损益(K2-K1),远期合约投资损益为(K1+δ1-K2-δ2),汇损和投资综合收益为(δ1-δ2)。
如果用NDF方式,应收账款汇损不变,为K2-K1,但是NDF交割收益为K1+δ1-K2-γ(γ为下午三点外汇交易中心参考汇率和9:15人行中间价的之差),通过对2017全年244组工作日数据对统计发现,三点参考汇率与当日人行中间价之差的平均值为37bp,最大值为663bp,最小值为1bp。
通过NDF方式,汇兑损益和NDF交割收益之和为δ1-γ。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δ2和γ究竟哪个值更大。γ值通过2017年数据分析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δ2是掉期点,按照简单的算法,主要就是时间长度和全年的掉期点。万得资讯数据显示,2017年境内USD/CNY三个月期掉期点平均值为359.98,γ绝对值小于359.98共有238天,天数占比97.5%。也就是说,如果锁定的远期合约在2018年3月末之后到期,那么选择NDF方式综合收益更高的概率更大。
回答前文最后提出的问题:在外币应收账款立账日就锁定账款回笼日的远期结汇,各个资产负债表日(季度、半年、年度)应收账款调汇出现的汇兑损益和远期外汇合约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投资收益之和恒定为一个值吗?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前述分析,在全额交割项下,汇损和投资综合收益为(δ1-δ2),当到期日,δ2减小为0,综合损益确定为δ1。在合约存续期,综合损益是变动的。
三、外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与汇兑损益
既然资产负债表日需进行调汇,显然资产与负债是相反方向的调整。那么,如果企业分别有100万美元资产和100万美元负债,那么调汇出现的汇损是不是为零?汇率变动对其没有影响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调汇损益相关的两个汇率是立账汇率及调汇日汇率。在后者确定的情况下,立账汇率的不同也就出现不同的结果了。比如上文中100万美元资产是年初立账的,立账汇率为6.3000,而100万美元负债是年中立账的,立账汇率6.4000,那么无论资产负债表日汇率为多少(假设为X),资产端出现的调汇损益为(X-6.3000)*1000000,负债端出现的调汇损益为(6.4000-X)*1000000,那么综合汇兑损益就是100000,而不是0。
因此,出口型企业想把人民币负债调整为美元负债,以期减少汇损时需要注意,自己的外币资产大都在哪个月立账,汇率是多少,负债的立账汇率要尽量接近资产的立账汇率,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汇率带来的影响。
写在最后:汇率波动带来的是风险扩大和避险意识的提升。任何绝对有效的避险策略是不存在的,但相对有效的避险策略也需稳健的避险意识配合。目前,对于策略的研究和避险意识的提升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避险工具就会成为逐利、投机和套利的帮凶。
也来解牛专栏:
阅读原文,立即学习!